索 引 号 | 014084049/2007-00083 | 体裁分类 | 通告;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 | 沛县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07-03-06 |
名 称 | 2006年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公开日期 | 2008-06-27 |
文 号 | 无 | 关 键 字 | |
内容概述 | |||
文件下载 |
2006年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全县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8.0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48.98亿元,增长16.6%。人均生产总值12765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0.7∶46.1∶33.2。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32.2%,提高0.7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县城乡从业人员60.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6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2219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加强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27.5万人,经培训后输出8万人,劳务总收入24.5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年末全县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890户,新增264户,总注册资本达16.20亿元;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16190户,新增1106户,总注册资本达1.67亿元。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县级机关全面实行非税收入统一管理。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建立;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够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显尖锐。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稳定物价、看病就医、道路交通、教育收费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89万吨,比上年增加2.71万吨,增长5.6%。其中夏粮总产量21.44万吨,比上年增长8%;秋粮总产量29.45万吨,增长4%。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8.1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2万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分别为0.48万公顷、0.28万公顷,分别增加0.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造林面积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2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两镇十五村”示范工程,探索了在省、市有较大影响的张李庄村整治改造型和胡楼、草庙、佟场村集中建设型新村建设模式,修铺村内道路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2亿元,增长30.9% 。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5.6%;产品销售率97.1%;实现利税6.35亿元,增长79.8%,其中利润3.03亿元,增长98.2%。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20.3%。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05亿元,增长96%;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6亿元,增长13.3%;工业性投资完成44亿元,增长27.3%。重大项目和支柱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52项,计划投资50亿元,竣工36项,完成投资21亿元。芭田复合肥、海涛光电液晶显示器等6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煤化工业,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煤化工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江苏唯一、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禄恒能源年产150万吨液相甲醇项目已经批准,首期投资35亿元年产76万吨液相甲醇及配套IGCC发电项目奠基;盐化工业,投资30亿元的天成氯碱一期年产10万吨烧碱、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投产达效;铝及铝深加工业,一期年产12万吨电解铝项目投产,二期20万吨项目正在筹建,投资10亿元年产12万吨精制铝板带项目筹备工作基本完成。纺织、塑编、机电、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呈集群发展。开发区集聚效应明显。县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入选“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汇聚了海内外的100余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全年入园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占全县的4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49亿元,增长15.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0.11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92亿元,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44亿元,增长53.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89.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出口总额1298.38万美元,增长118.34%。
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提高。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1813.5万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813.5万美元,增长128.7%。“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560万美元,增长36.4%;完成营业额3525万美元,增长5.2%。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7亿元和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19.0%。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19.2%。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1万辆,增长3.2倍。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6万辆,增长3.9倍。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81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240万元,分别增长25.8%和35.7%。邮政业务收入360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37亿元,增长16.6%和34%。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8.82万户,新增1.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32万户。住宅电话用户20万户,新增419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新增16.4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31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08万人,旅游收入7.38亿元。投资3000万元对歌风路、迎宾大道、汤沐路等7条道路大规模维修。汉文化景区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实施园林绿化扩量升级,老城面貌明显改观。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2.03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44.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50.5%。地方财政支出11.61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86亿元,同比增长32.3%。
金融平稳运行。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有效满足了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全县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有所减缓。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8亿元,同比减少1.39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22亿元,同比增加12.7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63亿元,同比增加7.6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赔付额4229万元,比上年增长76.1%。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签订技术合同55项,交易金额1.5亿元。新上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7项,总投资5700万元。申请专利46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我县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学校169所,本年招生48382人,毕业生人数6752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园幼儿数20227人;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18.6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99.98%和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卫生机构22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07张,卫生技术人员2326人,其中:执业医师717人,执业助理医师273人,注册护士661人,药剂人员218人,检验人员138人。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三级防保和医疗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89.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县运动员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再创佳绩。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4项,第二名16项,第三名5项;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49项,第二名62项,第三57名项。向省市输送体育人才62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城区园林绿地面积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减排工作。年末全县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21.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96.4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021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169.21吨。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澳门美高梅软件下载,美高梅官网下载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公安局户籍人口)人口出生率15.58‰;死亡率2.94‰;人口自然增长率12.64‰,年末全县总人口12174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0482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4.3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4.17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7053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688元,比去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5142元,比去年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长11.9%。
*澳门美高梅软件下载,美高梅官网下载水平提高。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90%以上。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年末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56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12378户24736人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0所,新增农村改水受益2万人,农村改厕500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9.9%,为1500名农村特困病人办理助困医疗卡,为12万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市局评估后的数据。(是用生产法和收入法加权数平均后的数字)
4、本文中数字凡与后面表中数字不一致的,均以表中数字为准。